厦门盈亦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电话0592-6372625手机18030129917
MINISYS-PS-100-240AC/24DC/1.5 现货
1999年5月,从新加坡回国的邓国顺与成晓华在深圳共同创立了朗科科技。
据二人的说法,在创立公司之前,两人都是一家新加坡软件公司的同事。当时,两人发现飞利浦的USB1.0接口芯片正大批量的使用在键盘、鼠标、调制解调器等产品和应用里面,于是二人就想是否也能以此为基础,开发出新的USB应用案例。
在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后,两人找到了一个极具创新意义的应用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后来U盘的雏形。之后,成晓华负责芯片与硬件,邓国顺负责写驱动程序与固件,又经过一年的时间,二人研发出了U盘的原型机。
在看到这项技术潜藏的前景后,二人决定一起回国创立公司。
1999年11月24日,朗科科技提出了 U 盘的专利申请,全称是「 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 」。
2002年7月,国家专利局正式授予朗科科技U盘的发明专利权,也就是说朗科科技确实能算是一家名正言顺的“U盘发明者”公司。但问题是,关于 U 盘的发明归属,其实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争议。
比如同样是在1999年,一家来自以色列的公司艾蒙系统( M-Systems )也在美国申请了U盘的发明专利,同时自称拥有全美 50% 以上的市场份额。然后到了2003年,又有一家科技公司JMTek宣布自己有全美50%以上的份额。
到底哪边说法才是真的,如今实在不好判断。反正在2004年,美国国家专利商标局把U盘的专利权给了朗科科技。
凭借U盘专利及相关产品,朗科科技在2003年实现了5亿元的销售规模,占据当时50%的市场份额。先进的技术、良好的业绩,让众多企业纷纷模仿,朗科科技自此也开始扮演了打假斗士的角色。
2004年,朗科科技在国内把日本电子巨头索尼告上了法庭,最终让索尼赔付了1000万美元;2006年,朗科还把存储界老牌美国企业 PNY 告了,2年后,PNY赔了朗科科技771万美元,还和朗科科技签订专利授权许可协议,付授权费才能合法卖 U 盘。
在当年,很少有中国公司可以在知识产权领域里跟外国企业叫板,朗科科技也因此打响了名声。当然,朗科科技从此也背上了流氓企业的恶名。
不过,与PNY的官司结束后,朗科科技对U盘专利的持有权已经无法撼动,之后如东芝、金士顿等知名国际厂商也纷纷和朗科科技签订协议,每卖出一次U盘,这些企业都要给朗科科技一笔专利费。
根据朗科科技2018年的财报,去年营收9.7亿元,净利润6450万元,净利润率看起来不高,但在专利授权方面收入了3629万元,毛利率100%,可见U盘授权利润对朗科科技的重要作用。
专利到期后,朗科科技未来将如何发展
除了要处理专利到期会给公司收入带来的影响,朗科科技内部还要面临许多其他问题。
据悉,自2010年朗科科技上市后,公司创始人之间就矛盾不断。2010年9月之后,主要股东均“放弃”朗科科技实际控制人的位置,导致朗科科技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
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在成晓华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期间,公司董事会共审议通过了140个议案,董事邓国顺、钟刚强、王荣共对其中47个议案提出了反对或者弃权意见;股东大会共审议通过了47个议案,其中主要股东邓国顺共对其中9个议案提出了反对或者弃权意见。一直到2014年,邓国顺、成晓华均不认为自己是朗科科技的实际控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