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征
容量范围(C10):80Ah—3000Ah(25℃);
电压等级:2V、6V、12V;
设计寿命长:2V系列电池设计寿命达15年,6V、12V为10年;(25℃);
自放电小:≤1%/月(25℃);
密封反应效率高:≥99%;
结构紧凑,比能量高;
工作温度范围宽:-15~45℃。
结构特点
板栅:采用子母板栅结构专利技术;
正极板:涂膏式正极板,高温高湿4BS固化工艺;
隔板:具有高吸附、高稳定性的多微孔超细玻璃纤维隔板;
电池壳体:抗冲击、耐震动的高强度ABS(可选用阻燃级);
端子密封:采用多层极柱密封专有技术;
安全阀:专利迷宫式双层防爆滤酸阀体结构;
接线端子:采用嵌铜芯圆端子结构设计。
产品型号 |
额定电压 |
20h率容量(Ah) |
长(mm) |
宽(mm) |
高(mm) |
总高(mm) |
重量(kg) |
SP12-24B |
12 |
24 |
166 |
175 |
125 |
125 |
8 |
SP12-38 |
12 |
38 |
196 |
165 |
176 |
176 |
13 |
SP12-40 |
12 |
42 |
196 |
165 |
176 |
176 |
14 |
SP12-50 |
12 |
50 |
257 |
133 |
201 |
201 |
16 |
SP12-65 |
12 |
65 |
324 |
166 |
174 |
174 |
21 |
SP12-80 |
12 |
80 |
350 |
167 |
179 |
179 |
26 |
SP12-100 |
12 |
100 |
329 |
172 |
216 |
224 |
31 |
SP12-120 |
12 |
120 |
407 |
173 |
224 |
232 |
37 |
SP12-150 |
12 |
150 |
485 |
172 |
240 |
240 |
45 |
SP12-200A |
12 |
200 |
522 |
238 |
218 |
223 |
62 |
1、维护简单:由于充电时蓄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基本被极板吸收还原成电解液,基本没有电解液养活现象,不需要象一般蓄电池那种补水和均等充电,维护简便(但有必要进行定期检查总电压及外观)。
2、持液性高:电解液被吸收于特殊的隔板中,保持不流动状态,所以正常的操作情况下,即使倒下也可使用(倒下超过90度以上不能使用)
3、安全性能优越:由极端充电操作失误引起产生过多的气体时,一定程度上可以放出,防止电池的破裂。
4、自放电极小:使用特殊铅钙合金生产板栅,把自放电控制在小,可以长期保存。
5、寿命长、经济性好:使用耐腐蚀性好的特种铅钙合金制成的板栅,拥有较长的浮动寿命。正常浮充电时产生的气体,可以很好地被吸收,所以正常操作情况下,不会因电解液减少出现容量降低现象。特殊隔板能保持住电解液,同时用强力压紧正板活性物质,防止活物质脱落,所以寿命长,另外深放电时也有较长循环寿命,是一种很经济的蓄电池。
6、内阻小:由于阻小越是大电流放电,特性越好。
7、深放电后有优良的恢复性能:把电池和负载连接在一起长期放电对电池不利,但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充分充电,基本不出现容量降低,很快可以恢复。
拥有全球--大钴产品的产能的华友钴业,将目光又转向了另一个待开采的“钴矿”。
那就是废旧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行业动力电池已经广泛采用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含有高价值的钴。等这些动力电池退役,可提取出来钴,--不可小觑。如果华友钴业旗下华友循环废旧动力电池处理产线达产,每年可综合回收钴5783吨(金属量)。
价值是一方面,环保是另一方面。在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友循环)总经理鲍伟看来,退役动力电池的无害化处理,是支撑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退役动力电池能否绿色环保处理,决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否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9月9日,2019华友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利用国际峰会在浙江衢州召开,会上就退役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经验进行了分享。
作为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代表企业,华友循环在电池资源化利用和梯次利用方面都有哪些探索,值得行业企业借鉴?
1 围绕电池材料打造产业链闭环
资源化再利用是动力电池回收的-主要方式。回收后的动力电池,无论是否经过梯次利用,电池-终都会被资源化处理,即通过处理变成原材料进行再利用。一些企业就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上下游拓展,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在鲍伟看来,产业链的优势在于各个环节可控,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而且能够保证原料供应体系的完善。“对再生利用企业来说,既有电池回收,又能提供电池原材料,从而保证产品供应更稳定、成本优势更明显。”
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鲍伟
华友钴业利用其在资源方面的优势,向下游整合,围绕电池材料形成产业链闭环,但不涉及电池单体的生产制造。
目前,华友已形成从钴、镍、锂资源开发到前驱体、正极材料再到锂电池梯次利用,-终至再生利用(即提取钴、镍、锂的再生电池材料)完整的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闭环产业链。华友循环作为华友钴业的循环板块,重点“再造资源”——从废电池中来到新电池中去。
在三元电池前驱体和正极材料领域,华友分别与浦项集团和LG成立合资公司。2018年年初,华友钴业与韩国浦项集团合资成立两家公司,分别产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以及动力电池正极材料;2018年4月,华友钴业又与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华金新能源材料,生产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新材料。
在退役电池再生利用方面,华友循环2018年投产的再生利用专用生产线,已实现年处理退役动力蓄电池64680吨,每年可综合回收钴5783吨(金属量)、镍9432吨(金属量)、锂2050吨(金属量)以及锰、铜箔、铝箔等有价元素。
华友循环已形成以浙江衢州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再生基地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地区,并规划在华北、西南、华南建立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区域生产中心。
不过,在规模尚小的时候,拆解利用划算的经济性可能还需要验证。在会上,丰田通商也介绍了,其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探索。与华友精细化拆解不同,日本丰田退役动力电池目前主要冶炼成钢铁。据丰田通商(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东亚新能源汽车企画室部长孙超介绍,由于日本人力和场地等成本都较高,因此只对退役电池进行简单拆解,然后直接焚烧冶炼成不锈钢,再销售给不锈钢厂商。孙超坦言,在日本目前这种方式的经济性-高。
2探索梯次利用 经济性是-大阻碍
退役动力电池除了资源化利用,梯次利用是另一条路径。在中国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化利用场景相对较少,主要应用在基站的备用电源,或者局限于小型动力系统中,例如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等。华友在梯次利用方面,主要探索储能电站、备用电源、叉车和低速电动车以及储充一体化等方面。
华友梯次利用项目
华友在衢州建立了一个电池梯次利用的储能电站。该储能电站采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主要用来削峰填谷。鲍伟坦言,他们在--批应用时,是将电池包拆解到电芯,重组使用,由于工艺流程复杂,整体并没有经济性。
梯次利用的经济型不仅是国内电池回收的难点,在日本也有类似情况。孙超透露了,丰田在梯次利用领域的规划。丰田对退役电池主要进行两方面应用探索,一种是制造为定制式蓄电池,应用在4S店,作为储能;另一种是将电池车载再生利用,重新回到消费者手中。
丰田日本动力电池回收流程
不过孙超表示,目前丰田梯次利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能否产生经济性仍不确定。
那有办法提高梯次电池的经济型吗?
华友正在探索不对电池进行检测,利用历史数据分析进行电池分选的方法。
鲍伟提出一个疑问:若一辆车的底盘遭到过撞击,但电池检测合格,这样的电池能否进入梯次环节呢?“这类电池检测可能完全正常,但对于梯次利用仍然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数据筛选就可以剔除这些电池。”鲍伟说。
在鲍伟看来,数据筛选成本低,排除电池隐患更加彻底,提高梯次利用电池经济性的好办法。
不过难点在于数据来源。鲍伟坦言,车企对于数据十分敏感,如何实现车企和电池回收企业的数据共享,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