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阳蓄电池
产品名称:SP系列电池
产品特征
1. 容量范围(C20):3.5Ah—245Ah(25℃)
2. 电压等级:12V
3. 自放电小:≤2%/月(25℃)
4. 设计寿命长:20Ah以下为5年、20Ah以上为10年(25℃)
5. 密封反应效率:≥98%
6. 工作温度范围宽:-15℃~45℃
主要应用领域
通讯及电力设备,紧急照明器材,警示系统,各种测距仪器,办公室电脑、微电脑处理机及OA设备,UPS/EPS电源,变、发电站紧急电源系统,医疗器械,便携式电源、录放机、收音机等,电动玩具、割草机、吸尘器等各种电动工具,摄像机,手提式测量器,应急照明系统,各类信号系统。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圣阳股份,股票代码002580)是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创建于1991年,2011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在新能源领域,面向海内外市场,向客户提供储能电源、备用电源、动力电源和系统集成电源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总资产20亿元,员工2000余人,下属三家全资子公司,是全球同业知名企业。
和谐圣阳。诚信是圣阳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的立业之本。一直以来,公司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自信创新,自强超越,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不断改善员工福利和工作生活条件,确保产业链相关方实现共赢,确保企业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公司积极参与捐资助学、关爱弱势群体、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利于他人、利于社会的爱心文化和从善思想是圣阳人一致行为的准则。“让客户满意,让员工幸福,让政府放心”是建设和谐圣阳的不懈追求。
创新圣阳。科技是强企之基,创新是发展之魂,圣阳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相结合,汇聚海内外专业人才,建设有特色的技术研发平台,获批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院士工作站,拥有上百项核心专利技术,主导和参与了几十项、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已形成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电源系统、新能源集成系统等电池电源产品,满足储能、备用和动力等应用场景的多门类、完整产品线和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和经营能力。其中,公司能量型FCP铅炭储能电池,凭借突破性的循环性能,一举大幅降低储能电池度电成本,突破了我国储能规模化发展的成本瓶颈,对加快储能产业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圣阳。“绿色、环保、循环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公司经营发展始终秉持的自律准则;“规范治理、预防为主、达标排放、清洁生产”是公司经营的基本原则;公司从产品设计、过程制造、客户应用、新能源开发,直至产品回收,都致力于节能、降耗、清洁和可回收再利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单园区年产能600万kVAh圣阳工业园项目,应用了当今行业内进的装备和技术,确保公司产品质量和环保治理水平处于地位。作为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先后自主实施了青海玉树曲麻莱7203KW离网光伏电站项目、中国移动西部省份风光储一体化通信基站项目、北麂岛微网电站项目、印尼点亮千岛工程项目等国内外重大工程。面向“十三五”,公司正加力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产业化升级,发力新能源系统集成业务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致力于“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做出更大贡献。
去年,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启用,企业上报信息情况如何?溯源管理平台是否能够发挥作用?
9月9日,在浙江衢州举办的“2019华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利用国际峰会”上,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回收利用部项目主管武双贺发表演讲,阐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武双贺在演讲
武双贺介绍,截至2019年7月,在国家溯源管理平台上,共有410家企业完成注册,但上传信息的仅有213家;在特别有助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指导信息部分,更是只有33家企业完成报送;在动力电池编码方面,进展稍微乐观一些,已有339家国内动力蓄电池企业、6家国外动力蓄电池企业代理商、42家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企业完成了厂商代码申请,开始使用统一规则编码。
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路漫漫其修远兮。
1
注册企业多,信息上传企业少
截至2019年7月,国家溯源管理平台中,已经完成注册的企业达到410家,其中国产企业401家、进口企业9家。但完成溯源上报信息的企业仍然相对较少,仅213家。
已经注册的企业中,包括整车企业、整车拆解企业,以及综合利用企业,从410家的数据看,覆盖率并不高。在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截至2018年7月,就已经有至少523家整车企业。
另外,上报信息的企业仅为注册企业数量的一半。不过,在武双贺看来,企业对溯源管理工作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加深当中,“溯源管理平台上上传信息的企业及信息数量都在明显增多,信息也逐步规范化。”
生产环节上传车辆信息已超过260万辆。截至2019年7月底,车辆生产环节上传车辆信息达262.17万辆;销售环节上传车辆信息达192.64万辆;维修更换环节上传信息813条;车辆换电环节上传信息1.36万个,车辆报废69辆;再生利用环节电池超过300吨,相比2018年都有长足的进步。
注册企业达到410家
比亚迪、上汽、北汽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传数据量排名前三,其中生产环节完成率超过80%。
武双贺特别指出,梯次电池利用的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到96%,主要应用在基站备电领域。
销量较好的企业溯源信息完成度也较好
2
西部和东北地区回收网点少,综合利用企业参与度低
回收网点建设情况如何?
工信部已公示四批回收服务网点信息,共计63家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3家进口商设立了2882个回收服务网点,累计报送4145条网点信息。数据显示,回收服务网点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中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地区。
汽车企业网点建设方面,吉利集团旗下的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排--,有521个网点,华晨宝马和上汽集团分列二三名,各有353个和295个网点。
车企和综合利用汽车合建网点仅占3%
武双贺认为,综合利用企业参与度较低,97%的服务网点都是4S店,仅有3%的网点是车企和综合利用企业合建。具体来看,只有一汽集团、上汽通用等10家整车企业与华友、格林美、赛德美等16家综合利用企业合作建设回收服务网点。
3
技术信息公开积极性较差
汽车企业技术指导信息公开情况相对较差。武双贺指出,技术信息公开主要包含动力蓄电池拆卸、拆解及贮存技术信息说明以及动力蓄电池的种类、所含有毒有害成分含量、回收措施等信息。但由于国家没有强制性规定,大部分车企没有公开相关信息。
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仅有33家企业完成技术指导信息报送,共计报送162种车型,其中26家企业将134种车型回收相关技术信息,通过企业官网(维修信息网)、第三方网站,如CAGDS等发布,完成信息公开。
仅26家企业上传回收利用技术信息
4
主流企业完成厂商代码备案
厂商代码是整个溯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主流电池企业均已完成代码厂商备案。武双贺介绍说,截至目前,已有339家国内动力蓄电池企业、6家国外动力蓄电池企业代理商、42家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企业完成了厂商代码申请,开始使用统一的编码规则进行动力电池编码。
目前动力电池企业备案数量变化不大,梯次利用企业数量在不断增长。
主流电池企业完成厂商代码备案
5
未来管理方向预测
对于下一步管理方向,武双贺认为,政府未来将在四个方面继续加强管理。
一是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通过总结管理实施情况,修订相关的政策规范。
二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强化溯源信息比对分析,加强信息公开;加强对上传信息合规性的监督管理。
三是加快标准制定工作,加快推动已报批国标的发布。例如推动梯次利用要求、包装运输规范、拆解指导手册编制规范、存储规范等亟需国标的发布和研制。
四是加快关键技术攻关。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发挥行业协会、联盟等行业平台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针对阻碍商业模式和产业化的残值评估、安全判定等梯次利用难点展开技术攻关;推动通信基站备电、电网储能、低速单车领域的技术试验应用。(完)